半讀半工自虐一年之後,想想也該慰勞自己了,縱然所志所事,百無一就,稍作喘息總不為過。短短三五天,不宜遠行,既熟悉又陌生(已數年未去)的東京遂成目的地,隨處走看,大吃小買,也是人生一樂。
都市風景,無非就是市招,櫥窗,門飾,街塑,甚或消防栓。
人不經意走進風景,另成一景。
古今並陳向來是日本知名於世的特色,即使身在世界大都會東京,同樣隨處可見古典現代兼而有之。
與世界其他大城一味競高不同,東京摩天樓反倒以成隊結群稱雄於世,登高遠望,就可看見規模不一的樓群散布於大東京各處。漫步於樓群之間,不時可以瞥見個性小屋,或新或舊,靜靜傲立,搞不好是走錯路的旅人,不但不懊惱,反倒有一份驚喜。
江戶東京博物館。
粉紫黛綠,各自有致。
求異存同—星巴克與麥當勞。
談到吃喝,此行的重點是到位於日本橋文華東方酒店(Mandarin Oriental Hotel)的K’shiki吃午飯,出發前早早就在網上預訂優惠方案,因此能享受一頓相對平價的奢華: 一杯香檳,精彩味美的前菜,口感十足的麵包配橄欖油,彈牙道地的pasta,或肉或魚的主菜,最後,甜點配咖啡或茶。
飯店大廳與餐廳同在38樓,走進大廳旁的洗手間,就可輕易看見東京晴空塔突出於眾多高樓之間,算是額外的收穫。
匆匆數個日夜,午晚餐儘量追求變化,日西兼顧。
食肆之間,從百貨公司外帶Pierre Hermé的馬卡龍,解饞之外也解好奇。
我們走進的這家Café Mame-Hico三軒茶屋本店,離地鐵站不遠,豔陽下推門而入,一室清涼的昏黃,座位不多,幾乎客滿卻也不嫌侷促,確是品味苦澀香醇,分享寂寞確幸的好所在。
點了一份相當特別的甜點,看似蛋糕實為麵包,入嘴可口不膩。
第一回到新宿但馬屋咖啡店,已是上個世紀末的事了,此回舊地重遊,自有另一番體會。
喝咖啡也不定然非得登堂入室,如今連鎖超商也能端出水準以上的咖啡,台日皆然。表參道的一個小巷子裡,停著一輛供應現煮咖啡的商用車,機械式停車格中散放了幾張板凳權充座位,光顧者可以外帶,也可以揀一張板凳坐而品之,靜享片刻喧囂中的寧謐。
下午茶喝咖啡,早餐更要喝咖啡。
既然名曰東京與台北飲食與購物環境之對比研究,稍事血拚自是題中應有之義。年過半百的資深文青買了二支塑膠鋼筆,一個應該不會用來裝鉛筆的鉛筆袋,兩套二手DVD(一為男人真命苦第27集浪花之戀,一為Robert De Niro已然成名的23歲時演出的1900年)。當然,咖啡豆與隨身包也不可少,既是紀念又可品嘗: Ours is a being blessed with beans—coffee beans.